刷不完的短视频,看不尽的弹幕墙,当指尖在屏幕上起舞时,你可曾想过:谁在守护这个数字世界的纯净?近日,全国网络举报战线亮出成绩单——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指导全国各级网信举报工作部门、主要网站平台受理网民举报色情、赌博、侵权、谣言等违法和不良信息三年来清剿超200亿条有害信息,关闭4.2万家违法网站,这组震撼数据背后,藏着每个网民的“清朗”密码。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,是全国各级网络举报工作部门和主要网站平台的重要工作,也是加大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处置力度的应有之举。
举报键就是“清朗盾”。如今的网络空间如同永不落幕的嘉年华,但狂欢背后暗藏陷阱。从“AI换脸”诈骗到网络暴力人肉搜索,从“毒鸡汤”到“流量密码”骗局,每一条有害信息都可能成为刺向无辜者的数字利刃。这时候,举报键就成了普通网民手中的“清朗盾”。就像朝阳大妈守护社区安宁,每个网民点击举报的动作,都是在给网络生态做“大扫除”。
清朗行动背后的“组合拳”。网信部门的治理智慧令人眼前一亮:既有“护苗”行动为青少年筑起防火墙,又有“剑网”出击斩断黑色产业链。最妙的是“饭圈”整治这招“乾坤大挪移”,让疯狂打榜、互撕谩骂的乱象逐渐退烧。但真正让人拍案叫绝的,是监管部门把集中整治做成了“连续剧”——从春节期间的谣言阻击战,到开学季的防骗总动员,治理节奏踩着社会脉搏跳动。
数字治理的“持久战”逻辑。面对野草般疯长的有害信息,突击整治如同暴雨冲刷,而长效机制才是润物春雨。某直播平台引入“AI鉴黄师”24小时盯防,某社交APP推出“谣言粉碎机”即时弹窗,这些科技与制度的“双剑合璧”,让治理效率呈指数级提升。但最关键的,还是培养网民的“数字洁癖”——当看到虚假信息就像看到地上的垃圾,随手举报成为条件反射,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。
清朗网络需要“众人拾柴”。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,程序员小张开发了“谣言雷达”小程序;成都退休教师王阿姨组建了“银发监督队”;深圳中学生发起“清朗校园手账”创作大赛……这些民间智慧正在编织成全民参与的防护网。正如直播带货不能没有品控师,网络空间也需要亿万“云监理”。当我们不再做沉默的旁观者,每条举报信息都是点亮网络文明的萤火。
治理网络乱象没有“休止符”,就像每天都要打扫房间。从“清朗·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”到“净网·秋风”专项行动,监管利剑始终高悬。但更值得期待的是,当每个网民都成为网络空间的“园丁”,用举报键修剪杂草,用正能量浇灌花朵,我们终将收获一个既有烟火气又有书卷气的数字家园。毕竟,清朗网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而是一群人的浪漫。(供稿:宁夏网信办举报中心 宁任平)
宁夏新闻网(www.nxnews.net)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 Copyright 2000-2012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